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1 / 2)

↘↘欢迎光↖临『新第3书包网』↙

第三十章

三个月后,我离开了柴院,离开了基辅。

“多玩,多微笑,多放声笑。玩耍,能让你返老还童,重新认识你自己;能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能重新点燃你的乐观,带你去试验,逗你开怀大笑。”冯予诺这样对我说。是的,半年来我们走遍了大半个地球。玩耍。微笑。

我想,一个女人,和这样一个男人生活一辈子,该是何其幸运。他教会我许多。

他说,“有了敏感、x感、质感综合起来的‘感’,再加上孩子般的心灵和人生智慧的历练,可以做到foreveryoung。”

他说,“越青春,越聪颖,我们并非贪恋‘青春’本身,而是因为那份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无畏前途艰难地开创不可能任务————因为不曾拥有,所以无惧失去之痛楚;因为不怕犯错,所以敢于尝试,成为异想天开的实现者。”

他说,“时髦不是一件衣服,它浮在空气里,飘荡在风中。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个x气场。所谓时髦入骨,是身处时代杂音之中,却旁若无人地建构了时代之先的自我。“fashiongone,styleremains"。坚不可摧的自我,才是坚不可摧的时髦。”

他告诉我,梦想的塑造、信念和坚持就是成长!越是经历,越是美丽。

如今,我依然能乐观自信地经历在人前,坚信自己的年轻,坚信自己的无畏,要感谢他,冯予诺。

我是在里昂歌剧院音乐剧《茶》的现场碰见的莫里茨。布雷多,这个德国人喜欢炫耀自己的名字,他姓bleibtreu,在德语中是“忠诚”的意思。他是冯予诺的老友,可是碰见时他却是先看着冯予诺身边的我,“我见过你。”

冯予诺笑着搂着我,“这是我妻子,”

“不是,我在米兰见过她,”

“是的,我在那里走过一场秀,”我礼貌地向他微笑,

“能为我拍一组照片吗?”他很直接。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位摄影师,在巴黎时尚圈享有盛誉。

我答应了他,因为,说实话,我并不排斥镜头。就象杰奎琳所说,“是的,有时候可以挥霍。”既然,在镜头前我有资本去挥霍,去挥霍我的张扬,我的创造力,————这些我曾经在小提琴上所拥有的,————为什么不去尝试?我相信自己一样能做到最好!

拍摄过程很顺利。这组照片是为法国著名时尚杂志《prostituée》拍摄的c页。很有意思,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我适合miumiu,套一件格纹短款裙装外套,再戴一副酒红色的丝绒手套,————确实很漂亮。

这次玩票x质的客串拍摄,比起曾经和毛毛他们拍摄封面照的经历要实用的多,我积累不少面对镜头的经验。当然,这也只是我生活中的一支c曲,回到法国后,一方面我在家尽心照料我的家庭,生活也并没有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同样是通过音乐剧《茶》,我还结识了导演林兆。

林兆是华裔法籍,他也是冯予诺的朋友。此人相当有才华,他的《茶》自东京首演大获成功之后,无论是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剧院、法国里昂歌剧院,抑或是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演出,均是一票难求。《茶》这部作品也确属极品之作,它是因一本《茶经》而引发的故事,主题关乎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以及映s其中的人x的暗淡与辉煌。真与伪,爱与恨,追寻与失去,迷失与觉悟,沉溺,自我超脱,嫉妒,忏悔,牺牲与生死契约。伏下身看,它有着遍布尘世间的点滴琐屑;仰首间,感悟到的却是心灵的挣扎与回归。

因为林兆,我去他身边还工作了一个月,因为他的新戏《桃竹》需要原生态绿色有机音乐贯穿其中。何谓“原生态绿色有机音乐”?呵呵,其实就是用他发明的水琴,大大小小的青花瓷缸,水缸,陶鼓,甚至还有白纸等作为发声乐器。他见我是音乐专业出身,请我过去帮忙“捣鼓”他这些“原生态”乐器。我很有兴趣,在他的工作室认真琢磨不少时间,最后走进了录音棚录制了下来,我自己还特意拷贝了一盘留作珍藏。

前几天,林兆给我打来了电话,他说《桃竹》受邀斯卡拉歌剧院演出,他希望我能同行,能在现场表演这“原生态绿色有机音乐”,————说实话,我有点障碍,流枷烧了《新月》的梦想,而《新月》的梦想就是斯卡拉歌剧院————

可还是流枷让我应下了这次行程,他说,“我觉得这是挺奇怪的事,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别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和三,你想不想去!”我点头。

于是,还是米兰,我登上了另一个舞台。

冯结衣和和渺渺三岁多了,确实是越长越漂亮。

她们此时跟在我身侧,结衣一件碎花棉布裙外罩一件黑色小毛开衫,渺渺一件蓝布裙,金色平底鞋。结衣和渺渺都比较喜欢burberry和christianlouboutin,她们的个人衣帽间里大多是这两个牌子,鞋子则几乎全是maryjane。两个丫头的衣服太多了,有些g本没有机会穿第二次,这要我和她们爸爸做检讨,我俩都喜欢给她们买。

结衣和渺渺现在会说法文和中文,因为在法国出生长大,她们法文比我说的好。平时她们与我用中文交流,中文则是标准京腔,这是受她们爷爷的影响。有时在外也会用法文与我说话,我这一年来长住法国,法文有进步。当然,即使不行,我还有流枷,流枷就是我第二张嘴。

“卡箩兰和爸爸mā mā 搬进了新家————一座巨大的老宅子,宅子那么大,当然不可能只住着他们一家人,斯平克小姐和福斯波尔小姐住在一楼的套间里,她们年轻时是演莎翁剧的女演员;楼上的阁楼套间里住的是一个长着一把大胡子的疯老头儿,他告诉卡箩兰说,他在训练一个老鼠马戏团,可又不肯让别人看。爸爸mā mā 总是忙忙碌碌,周围的野地里也没什么有趣的东西,百无聊赖的卡箩兰只好在古宅里探险———在客厅的角落里,她发现了一扇神秘的大门。卡箩兰打开了那扇雕着花纹的大木门,走过一段幽深的隧道,就象爱丽丝掉进兔子洞一样,展现在她面前的竟是另外一个世界——-”两个小女儿倚在我身旁正睁大着眼聚j会神地听我跟她们讲《卡箩兰》,流枷坐在对面正在看书,他最近在翻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我们此时就在斯卡拉歌剧院的后台贵宾室。

我的“原生态绿色有机音乐”已经表演完毕,其实,这次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登台,我只在舞台一侧,并且林兆还在我身前挂曳下长长的白色绸幕,让我的身形在里若隐若现,关键也只是想让观众知道这出戏所指的“原生态绿色有机音乐”是怎么回事,谁在演奏它并不重要。

可演出后结衣和渺渺的登台却是货真价实。情况是这样的,最近法国南部正在遭受水灾,林兆这次在米兰的演出就带有了慈善x质,他想在演出后搞个助兴节目当场筹得一些善款,————他就盯上了我们家冯结衣和和渺渺。这两丫头一直在和她们爷爷学习书法,林兆就想让这两个小丫头当场“挥毫泼墨”一把,再怎么说也是中华文化一种,和他的《桃竹》的底蕴也很搭,再说,小孩子的作品可能筹得的善款会更多————这林兆也是个j商。

冯予诺和我觉得这也挺有意义就答应了。两小姑娘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出席公众场合。去年,法国《商政》杂志采访冯予诺,就曾邀请冯予诺带着他两个小女儿拍摄了一系列日常生活照。后来,我受邀参加prada在巴黎的时装发布会,也曾带过她们两出席———冯结衣和和渺渺现在在聚光灯下已经相当从容。

即使知道这两小姑娘会表现的非常出色,可真当在台下看着她俩一笔一画在比她们个头都高的卷纸上书写的那种认真劲儿,我还是骄傲的想落泪———

两小丫头一上台就表现的很沉稳,主持人问她们问题,她们都答的很清楚,亮晶晶的大眼睛在灯光下显的格外灵气。主持人问她们要写什么字,结衣答写mā mā 的名字,她写“和”,渺渺写“叁”;主持人又问为什么要写mā mā 的名字,结衣答的很酷,因为“简单”,下面观众一阵笑声。主持人又把话筒移到渺渺跟前,问,你们是喜欢爸爸还是mā mā ,渺渺很认真地抬头望着她,“那你呢,”搞地主持人都愣了下,只得摇头,“这小丫头真聪明。”底下又是掌声笑声。

她俩抖擞地写下了两个繁体大字:“和三”,后来被一位不知名的男士用一万欧元买走。只是我很久以后才知道,这对字一年后竟然涨了十倍,最后挂在了北京的一个小四合院里成为了一场永恒的纪念。

为了奖励冯结衣和和渺渺,林兆下来后送给她俩一人一条小牛挂件,喜死两小丫丫了,她俩属牛。

“花有国花,人有国手,你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林兆抱着她俩一人脸蛋儿上亲了一口,

“咦,这是《水牛歌》!”冯结衣听见林兆刚才那句话立马大声嚷出来,大眼睛瞪地圆溜溜的,

“呵呵,不错不错,你还知道《水牛歌》啊,”林兆更加高兴,抬头望着我,“和三,怎么得了,你们家这两小j怪,”

我笑着摇摇头,“这两丫头属牛,她们爷爷又好书法国画,常带着她们画牛写牛,”可不是这样,老爷子可疼这两头小牛疼心眼里去了,只要从北京过法国来,就抱着她们不放手。

“好了,我们走了。”

一辆bentley停在面前。流枷,结衣,渺渺都已经上了车,我最后上车,关门前林兆在外头弯下腰跟我说,“三儿,谢了啊,给予诺带个好。”我微笑点头,在他正准备给我们关上车门时,我听见——

“和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